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06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明确电力行业安全隐患的分级分类标准,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电力事故和电力安全事件的发生,依据《电力监管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电力行业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根据隐患的产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电力事故事件类型,隐患可分为人身安全隐患、电力安全事故隐患、设备设施事故隐患、大坝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隐患和其他事故隐患等六类。
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其中,重大隐患分为Ⅰ级重大隐患和Ⅱ级重大隐患。
隐患等级应在客观因素最不利的情况下,按照其可能直接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来认定。不同类型的隐患,应按照其可能导致不同等级事故的最严重程度认定。
电力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电力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上报和管控工作全面负责。电力企业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落实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对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并向电力监管机构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建立重大隐患即时报告制度,电力企业经过自评估确定为重大隐患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区电力监管机构报告。重大隐患信息报告应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危害程度、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办理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电力监管机构对整改时间超过180天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电监会负责对整改时间超过180天的Ⅰ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电监会派出机构负责对整改时间超过180天的Ⅱ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
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了解重大隐患整改工作进度,对于隐患整改责任不落实、未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电力企业,电力监管机构有权责令其暂时停工停产。
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信息交流工作,定期统计分析和通报所辖地区电力企业的隐患管理工作情况。
本规定由电监会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各电力企业应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制定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相应电力监管机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