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12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客体是指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包括用来发电、供电的公共设备,如电厂、变压器、输电设备等。电力设备包括火力发电厂的热力设备,如锅炉、汽轮机、燃气机等;水力发电厂的水轮机和水力建筑物,如水坝、闸门、水渠、隧道、调压井、蓄电池、压力水管等;供电系统的供电设备,如发电机包括励磁系统、调相机、变波机、变压器、高压线路、电力电缆等。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具体特征如下:
1. 犯罪对象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即经过验收以后,正式交付使用或投入使用的设备。未交付、投入使用的设备,以及报废、废置不用的设备,不属于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
2. 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的行为。破坏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如采用爆炸、放火等方法破坏电力设备,或者毁坏电力设备的重要部件,偷割、偷拆电力设备等;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如对负有维修保护职责的工作人员,在发现电力设备异常或故障时故意置之不理,放任危险的发生。
3. 行为人的破坏行为必须危及公共安全,即造成或足以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综合考虑破坏的对象、部位、方法以及损害程度等因素。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或足以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则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如果破坏行为轻微或者破坏的是电力设备的次要部件,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则不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破坏电力设备的自然人均可成为犯罪主体。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主观要件必须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动机可以多种多样,无论是为泄愤报复、嫁祸他人,还是为贪财图利等,都不影响犯罪成立。
根据中国刑法第118条、119条之规定,破坏电力设备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