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森林防火条例内容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02
夏季是高温节气,,森林火灾的现象也是有很多的。因此一到夏天,森林都会注意防火灾,进行防火灾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那么,内蒙古森林防火条例内容有哪些。这个问题特别是内蒙古森林或者山林地区特别注意的问题,而且通过了解知道这些防火条例,对森林的预防火灾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您解答内蒙古森林防火条例有哪些。
森林草原防火组织
第十三条: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配备专职副指挥,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四条: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制定森林草原防火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完善火灾预防、扑救及其保障制度;(三)组织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检查,督促地区、部门和单位加强防火设施、设备以及扑火物资管理和火源管理;(四)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训防火专业人员;(五)及时启动本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扑火方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六)负责火情监测、火险预测、预报和火灾调度、统计、建档工作,及时上报和下传森林草原火情火灾信息;(七)协调解决地区、部门之间的重大森林草原防火问题。
第十五条:森林草原防火组织
林场、农场、牧场、铁路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部队、嘎查村等在森林草原防火区内,应当建立相应的森林草原防火组织,负责防火工作。
第十六条:森林草原消防队伍
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有防火任务的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建半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或群众扑火队伍。嘎查村可以根据需要组建群众扑火队伍。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单位应当组建专业、半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
第十七条:森林草原防火设备和培训
森林草原防火队伍应当配备扑救工具和装备,并定期进行防扑火培训和演练。各级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应当接受当地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的指挥、调动和业务指导。
第十八条:森林草原防火巡护
森林草原防火巡护人员应当持有核发的防火巡护证件,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宣传防火知识,协助调查火灾案件。
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
第十九条:森林草原防火规划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森林草原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森林草原火险区划和防火区划
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以旗县(市、区)为单位确定森林、草原火险区划等级。旗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管理局应当在其经营管理范围内划定防火区。森林草原火险区划等级和森林草原防火区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森林草原防火基础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草原防火规划的要求,进行基础建设,包括设置防火隔离带、配备防火工具和装备、建设防火瞭望塔、修筑防火道路、建立防火物资储备库等。
第二十二条: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各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编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并报备上级机构备案。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火灾应急方案,并报备上级机构备案。有防火任务的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制定火灾应急处置办法。嘎查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三条: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区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单位,并签订责任书。森林、林木、林地和天然草原、人工草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落实防火责任制,确定防火责任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责任,防止被监护人引发火灾。
第二十四条:森林草原防火安全职责
有防火任务的单位和嘎查村应当制定防火安全制度,履行防火安全责任和义务,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维护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和宣传标志。
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八条:森林草原火灾信息发布
森林草原火灾信息由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
第三十九条:火灾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草原火情,应当立即向当地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报告。
第四十一条: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时,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确定扑救方案,并指派负责人到达火灾现场指挥扑救。
第四十二条:扑救森林草原火灾
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应当由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投入扑救,不得推诿、拒绝。
第四十三条:扑火前线指挥机构
根据森林草原火灾的需要,可以设立扑火前线指挥机构,负责扑火现场的调度指挥。
第四十四条: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人员和装备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应当以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为主,半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为辅。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不得动员不适宜参加扑救的人员。驻军队伍在扑救任务中应当服从指挥和调动,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物资、设备和交通运输保障。
第四十五条:森林草原火灾的协调工作
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做好相关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提供天气预报和人工增雨作业。
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响应机制
交通运输、民航等部门提供运输工具和场站服务
为了保障火灾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交通运输、民航等部门应当优先提供运输工具和场站服务,以确保火灾扑救人员和扑救物资的快速运送。
通信主管部门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确保火灾扑救指挥部与各扑救队伍之间的通信畅通,以便及时指挥和调度扑救工作。
民政部门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民政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民政部门还应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灾民,并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财政部门拨付扑火应急资金
财政部门应当及时拨付扑火应急资金,以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资金需求。
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秩序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治安秩序,加强治安管理,以确保火灾扑救工作的安全进行。
商务、卫生等主管部门组织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
商务、卫生等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做好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工作,以满足火灾扑救工作中的物资需求和人员健康保障。
指定部门负责人员和财产的疏散和转移
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做好人员、财产的疏散、转移等工作,以确保受灾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的处置
火灾扑救队伍对火灾现场进行检查和清理
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所在地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火灾扑救队伍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火灾调查和评估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后,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火灾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评估。调查和评估的内容包括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以及火灾对森林草原的影响等。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进行处理。
建立火灾档案
国界附近的火灾和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以及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火灾,所在地旗县级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建立专门档案,以便日后的参考和总结经验教训。
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处罚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森林公安机关将予以处罚。
防火隔离带和警示标志的设置
铁路、公路、电力、石油、燃气、化工管道的管理单位和工矿企业在野外施工作业时,如果未在易引发火灾的地段和地带设置防火隔离带和防火警示标志,将受到旗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的责令改正,并可能面临个人罚款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或单位罚款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处罚。
禁止野外用火的处罚
在防火期内,如果在森林草原防火区进行烧灰积肥、烧荒烧炭、焚烧垃圾,点烧田(埂)、牧草、秸秆,吸烟、烧纸、烧香、烤火、野炊和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野外用火行为,将受到旗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能面临个人罚款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或单位罚款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处罚。同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责任制的处罚
如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森林草原防火指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出现未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未编制应急预案、瞒报、谎报火灾等行为,将受到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同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