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中)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法律知识

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中)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5-01-08

 
9616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现状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相关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宪法第26条规定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的责任。第9条规定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强调国家对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拥有全民所有权,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外。宪法还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2.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的和任务,包括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 环境资源单行法规:我国已经颁布了多个单行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土保持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规划法》等,用于具体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

4. 其他部门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侵权的规定,第124条关于环境污染侵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章第六节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此外,我国还缔结或参加了一些国际条约和公约,这些条约和公约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一部分。

二、我国环境职能管理机构缺位

环境管理是在环境保护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化,对环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国建立和强化了环境管理专门机构,1998年国家环保局升格为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管理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的行为,如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广义的环境管理则是通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对环境质量的损害,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环境管理的范围包括资源部门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成立部一级专门职能机构。资源部门管理涉及国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的规划和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包括国土的环境管理、经济协作区和省、自治区的环境管理,以及城市和水域环境管理。成立部一级专门职能机构是将国家分散的环保职权集中起来,例如中央环境管理部门和地方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然而,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部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导致环境问题管理分散,责任不明确。例如,对电子垃圾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管理不到位。其次,经济手段在调节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问题。最后,主管部门在环境违法问题上的监管不力,需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督机制,如结合国家审计署的职能,实施环境审计。

延伸阅读
  1. 环境保护税立法中的问题及思考
  2. 草原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问题研究
  3. 职务侵占是否属于扫黑范围?
  4. 本世纪以来环境保护法律的发展
  5.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性质与保护内容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2.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
  3. 环境税的发展历程
  4. 海洋环境污染责任及处罚
  5. 财产损害与环境污染
  6.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项目合同范本
  7. 废物焚烧炉:物质转化的过程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