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1-30
立法目的是指制定法律的动机和意图,是法律内在的价值体现。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立法目的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指导法律形成和实现的目标,即通过制定法律来达到实际目的。其次,它是法律实现的基本价值和使命,用于评价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环境法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环境法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运用法律这种有效的社会调控手段,确立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和目标,以解决环境问题。
196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该法的目的是推进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生产和享受,防止和消除对环境和生物圈的损害,促进人类健康和福利,增进人民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理解,并设立环境问题会议。
根据该法的规定,国家应采取可行的手段来实现以下目的:
鉴于我国环境立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为了使其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思潮,有必要对我国环境立法目的进行修改。根据对国外部分国家环境立法目的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通过修改环境立法目的,我国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保护的需要,推动环境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立法目的是制定法律的动机和意图,对于环境立法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国外部分国家的环境立法目的,可以为我国环境立法的修改提供借鉴和参考。修改环境立法目的,可以使我国环境法更加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思潮,推动环境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