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13
环境执法的新变化
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提升,维权意识也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全社会和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加,环境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这些因素使得公众对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关注程度比以往更高,并更加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意识到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各种形式的民间环保社团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在环境法制宣传、环境监督、环境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有关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提案在各级人大、政协的工作中占据相当比重,并逐年增加。例如,河北省环保局与河北电视台的《绿色家园》节目通过报道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查处情况,增强了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广大群众通过举报、信访以及诉诸法律等途径,维护自身的环境利益。因此,我们应积极适应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并从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中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努力解决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这也应成为我们环境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主体的新变化
环境保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但目前对于哪些方面进行监管、如何监管以及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尤其是如何相互配合,现行法律和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例如,防沙治沙执法归林业部门,水资源保护执法归水利部门,农业环保执法归农业部门,社会生活噪声执法归公安部门,土地利用和矿山开发环保执法归国土资源部门,海洋污染防治归海洋部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如绿色食品等环保产品的认证、环保产业及产品市场准入等,也需要相应的执法部门。这种情况是当前和今后环境执法工作中的重要特点。由于环境执法主体的多元化,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加强统一监管,规范各相关执法主体的职责和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多头执法、交叉执法以及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作为的问题。尤其要防止和克服部门之间为争夺利益而借执法之名的行为,以免损害环境保护的整体利益。
执法对象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各种所有制和经济成分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个体、私有、合资合作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执法对象呈现出多样化和分散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对环境管理部门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执法对象与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保护好执法对象的利益,为执法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我们需要努力研究和分析执法对象需要何种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环保部门能够给予他们哪些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并根据执法对象的新变化,贯彻好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环境保护任务及其管理方式的变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运作方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环境执法要做到四个延伸和六个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依法做好环境管理工作,行政管理方式和内容必须适应环境保护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我们将这些转变归纳为四个延伸和六个转变。四个延伸是:由污染防治向生态保护延伸;由防治大中型企业污染向防治各类小企业、小摊点污染延伸;由重点治理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延伸;由城市综合整治向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