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09
(一)印度环境法律的渊源和立法体制
印度是英美法系国家,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的法律。印度独立后,根据1949年宪法,环境法律包括制定法和普通法。联邦和邦各自享有专属立法权和共享立法权。联邦对核能、跨邦交通、船舶运输等领域享有专属立法权,邦对公共健康和卫生、农业等领域享有专属立法权。共享立法权涵盖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工厂等。未列举事项的立法权由联邦专属。联邦议会的上院可以决定邦专属立法权。联邦享有几乎完全的立法权,使得印度接近单一制国家。
(二)殖民地时期的环境法律
在印度现代环境法律出现之前,殖民地法律已经包含了应对环境问题的规范。然而,侵权法存在一些缺陷,如适用较少、诉讼拖沓、证明困难等。刑法方式惩罚污染者也效果不佳。
(三)后殖民地时期的环境法律
印度于1970年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立法。截至1984年,印度已制定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1986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是印度的第一部综合性环境立法,旨在管理有毒和危险物质。然而,印度的环境立法和执法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执法体制方面。
印度1986年《环境保护法》及其附属立法形成伞形结构,旨在加强环境法律体系、理顺执法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加强执法意愿。然而,行政执法效果并未实现这些目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管辖权,印度的司法机关奉行能动主义,部分校正了行政执法的不足。
印度环境基本法的实施对我国环境基本法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我国与印度在经济社会条件和环境状况上具有相似之处,公民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通过汲取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司法实践的教训,我们可以加强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和执法能力,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公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