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9-29
一般侵权行为中,加害人和受害人地位相对平等,但在环境侵权中,加害人通常是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而受害人则是缺乏规避和抵制能力的一般公众,导致双方地位不平等。
一般侵权行为直接损害个别受害人的财产和人身权益,而环境侵权行为则通过环境介质间接影响人身和公私财物。由于环境诸要素被视为自由财产,人们无法占有和支配,因此环境权作为环境损害的救济依据产生。
一般侵权行为往往违法或违反社会道德,而导致环境侵权的排污行为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通常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合理性。
一般侵权行为通常是一次性的或持续时间较短,损害随着侵害行为的实施而立即发生,易于认定。而环境侵权常具有连续性、反复性,需要通过广大的空间和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多重复合效应才能显现出损害,具有积累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确定加害人、侵害行为的发生时间、过错的存在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得困难。
传统民事责任主要以财产权和人身权为依据,而环境民事责任除了以财产权和人身权为依据外,还以环境权益作为追究民事责任的依据。
传统民事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要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是例外。而环境民事责任则主要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由于环境侵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有用性,确定加害人的责任和责任形式时,不得不对双方的利益进行衡量,以决定加害人的责任和责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