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案件污染如何认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1
环境污染成为当下热点,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时刻的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毕竟环境使我们生存的空间,环境一旦被污染会损害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生存,对于环境污染的认定是很需要的。那么环境案件污染如何认定?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环境案件污染的认定办法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适用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就应当承担责任。这一规定并没有要求存在过错,因为环境侵害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正当性,追究过错几乎不可能。此外,现代工业生产及由此造成的污染往往涉及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普通公众作为受害人难以证实排污者的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也符合公平合理的民法思想,加害人大多是获利企业,应当为获得利益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因此,与一般侵权责任不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构成环境损害的事实以及损害与污染环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排放污水类案件的审理
排放污水类案件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占到了浙江省法院审结污染环境刑事案件的九成。在正确依法审理这类刑事案件时,对于惩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审理该类案件中,普遍适用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第(三)项的规定,以“超标排放三倍以上”作为认定构成“严重污染环境”的要件,将被告人的行为定性为犯罪行为。
污染物类别的认定
在适用污染环境罪的法条时,首要要求是将犯罪行为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类。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实施污染环境犯罪的具体行为中,排放、倾倒、处置的污染物分为四类: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其他有害物质。其中,“其他有害物质”是兜底规定。在明确污染物类型之后,《刑法》规定了“严重污染环境”这一构罪要件。根据《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只针对前三类污染物,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行为才能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然而,不同法院对于超标排放的“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是否直接认定为“有毒物质”存在争议。
有毒物质的界定
《解释》第十条列举了五类应认定为有毒物质的物质,其中最常用的是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然而,争议的焦点在于在这四种重金属以外,还有哪些重金属可以作为界定有毒物质的内容特征。根据调研情况,目前违规排放各种污染物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因此,《解释》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具体认定标准的设定,既要体现从严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精神,也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恰当把握打击面,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有序衔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审理环境污染案件时,应首先对污染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是否超标排放三倍以上来认定是否构成严重污染环境。在界定有毒物质时,除了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他重金属的界定。这样才能确保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得到准确认定和适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