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29
在目前适用的法律中,涉及到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有以下几部: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对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失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处理程序。
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造成水污染危害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处理程序。
对当事人提出的损害赔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等。
财产损害赔偿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恢复到损害前状态所需费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环境污染直接造成设施破坏、产量或质量下降所引起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环境污染侵害受害人所有财物,致使受害人在一定范围内未来财产利益的损失;恢复到损害前状态所需费用是指将受到污染的环境恢复到污染前所需的费用。
对于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进行确定。对于污染环境造成受害人健康潜在危害的赔偿,即使未经医治尚未产生医疗费等支出,也应予以适当赔偿,以补偿人体的潜在损害。
对于财产损害赔偿,直接经济损失较容易计算,而间接经济损失较难确定。可以从以下三个特征进行把握:一是损失是一种未来可得利益,在侵害行为实施时,它只具有一种财产取得的可能性,还不是一种现实利益;二是这种丧失的未来利益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而不是抽象的或假设的;三是这种可得利益必须是一定范围的,即损害该财物的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能认定为间接损失。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即按照人均国民收入乘以10年的数额进行计算。对于造成伤残的情况,可以按照每级伤残赔偿10%左右的标准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