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02
网络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关系的一切,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秩序、安全保护制度以及国家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虽然网络犯罪发生在虚拟空间中,但它对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公共秩序产生直接影响。
网络犯罪的直接客体包括侵犯计算机系统管理秩序、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制度以及危害国家和公众安全的行为。网络犯罪行为的多样性导致其侵犯的客体也十分复杂。
网络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和法规,侵入计算机系统,删除、修改数据和应用程序,破坏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偷窥、复制、更改、删除信息、诈骗、教唆犯罪、传播网络色情、侮辱、诽谤和恐吓等行为。网络犯罪行为必然是主动的,并且具有跨国性。
网络犯罪的物质基础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各种功能需要通过人的操作才能执行。因此,网络犯罪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包括侵入、删除、增加、干扰和制作等。
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犯罪人可以利用网络在世界任何地方从任何节点进入其他节点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犯罪。同时,本国人也可以通过国外的身份进入本国进行犯罪。
网络犯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进行网络犯罪,并对社会造成相似的危害。进行网络犯罪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并不意味着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就是特殊主体。
特殊主体是指具有特定职务、从事特定业务、具有特定法律地位或特定人身关系的人。虽然中国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授予工程师职称和发放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但实际上许多高水平的网络犯罪者并没有相关证书或职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对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网络犯罪也将更加普遍。
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法人为了争夺市场空间,也参与了网络犯罪的行为。
网络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行为人在进入系统之前需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输入指令或利用技术手段突破系统的安全保护屏障,以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破坏网络管理秩序。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侵入系统的行为也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