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中的赔偿款是破产债权还是属于破产费用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29
杨某儿子电死案例中的破产债权与破产费用争议
案情
2004年5月23日,杨某6岁的儿子边某在某机械厂宿舍楼平顶上玩耍时触电身亡。杨某要求该厂和供电公司赔偿,供电公司同意赔偿6万元。然而,该厂未与杨某达成协议,杨某遂将其告至法院。由于该厂已于2002年3月27日宣告破产,法院判决该厂破产清算组承担赔偿杨某儿子死亡损失费用5万余元。同年12月20日,杨某向法院申请执行。
争议
在执行过程中,对该笔赔偿款是属于破产债权还是属于破产费用产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该笔赔偿款属于一般破产债权,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法院应中止执行程序。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由于该笔赔偿款是在法院受理某机械厂破产案之后产生的,根据该规定,对某机械厂财产的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因此,杨某应自行申报债权,并按照企业破产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在第三顺序“破产债权”中与其他债权人一起按比例分配债权。另一种观点认为,该笔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应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由于该笔赔偿款产生于企业破产清算期间,而非企业破产清算前产生的破产债权,企业破产清算组未尽到监管责任,因此在本案中应承担赔偿责任。某机械厂并非本案的民事责任主体,该笔赔偿款应作为清算组在破产清算期间应支付的合理费用,并按照企业破产法第34条规定,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
评析
本案中,关于该机械厂破产清算期间产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款属于破产债权还是破产费用的问题引发了争议。首先,从破产债权与破产费用的区别来看,破产债权是指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产生的财产请求权,可通过破产分配由破产财产公平受偿。破产费用是指在破产程序开始后,为破产程序进行以及为全体债权人利益而在破产财产的管理、变价和分配中产生的费用,以及为破产财产进行诉讼和办理其他事务而支付的费用。从产生时间上看,由于该笔赔偿款产生于企业破产清算期间,可以认定其属于破产费用。其次,该笔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的法律依据在于企业破产法第34条的规定。该法条规定了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范围,包括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费用,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以及为债权人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费用。虽然该法条没有明确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但根据该法条第(一)项规定,破产财产的管理所需费用属于破产费用。在本案中,某机械厂破产清算组作为破产财产的管理者,在破产清算期间未尽到对破产财产的监管维护责任,因此产生的该笔赔偿款应视为对破产财产管理所需的费用,列入破产费用中。最后,从民事责任主体的角度来看,认定该笔赔偿款属于一般破产债权混淆了本案的民事责任主体。如果将该笔赔偿款视为破产债权,则意味着该笔赔偿款是某机械厂所欠的债务,即本案的民事责任主体应是某机械厂而非破产清算组。然而,某机械厂自2002年宣告破产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已由破产清算组所取代。因此,该厂破产清算组应承担破产清算期间未尽监管责任所产生的该笔赔偿款的赔偿责任。因此,在执行阶段,法院可以裁定该笔赔偿款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而不是中止执行。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机械厂破产清算期间产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款应属于破产费用。这一观点符合破产债权与破产费用的区别,也符合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同时,该观点明确了某机械厂破产清算组作为民事责任主体应承担赔偿责任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