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10
本文赞同第二种意见,原因如下:
债权人会议是债权人根据法院通知或公告组成的程序性机构,用于表达全体债权人共同意志、参与破产程序并对相关事项进行讨论和表决。债权人会议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内负责协调和处理成员共同利益问题,对外代表全体债权人利益,参与破产程序并监督破产财产分配。
债权人会议作为自治性机构,在破产程序中拥有独立法律地位,享有自主议决权。债权人在会议上享有自由表达和自主表决的权利。债权人会议的决议是程序进行的重要依据。本案中,债权人不同意分配方案,且不同意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可以视为对继续讨论分配方案权利的放弃或默认。因此,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尽管分配方案未获通过,但债权人会议已形成新的决议,即不再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
首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并非破产案件的必经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除非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或破产程序提前终结,否则不得无故取消。而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及以后的会议是否召开,应根据具体案情而定。
其次,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表决最多只能召开两次债权人会议。根据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清算组财产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两次讨论未获通过,应由法院裁定。这一规定限制了债权人会议的否决权,以提高破产案件的审判效率。然而,并不是所有案件在分配方案未通过的情况下都必须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