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17
在法律领域中,我们常用到“破产”一词,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客观状态,即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经济状况。其二是指法律程序,即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债务人进行特殊程序。破产程序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将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公平分配,以满足债权人的债权。
关于破产程序的开始,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破产程序的受理开始主义,即破产程序从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开始,而不论是否对债务人宣告破产。按照这种观点,破产程序一般包括受理程序、审理程序、宣告程序和清算分配程序。另一种观点是宣告开始主义,即破产程序的开始以对债务人的破产宣告为标志,在没有对债务人进行破产宣告前,破产程序并未启动。本文支持第一种观点,并认同破产程序一般包括受理程序、审理程序、宣告程序和清算分配程序。
破产申请可以由债权人或债务人提出,不存在依职权申请的例外。破产程序是债务人或债权人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将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公平分配,以解决债务人的债务危机,实现债权债务的清理。破产法是私法的一部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债务人是否通过破产程序清理债权债务,取决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不受他人干涉。
(1) 债务人申请
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基础有两个方面。首先,债务人具有申请破产的动力,因为现代破产法规定了债务人的免责制度,这是对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激励。诚实的债务人可以通过破产程序获得免责的优惠,从而摆脱债务危机。这种制度间接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其次,债务人具备申请破产的有利条件,因为债务人最了解自己的财产状况和清偿能力。一般情况下,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不向社会公开,债权人很难了解债务人的经营情况和财产状况,因此债权人很难适时提出破产申请。现代破产法通过免责机制将这两个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时启动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和社会经济秩序。在世界各国,超过90%的破产案件是由债务人提出的。
债务人申请破产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从一方面看,由于破产程序为债务人提供了免责的优惠,因此申请破产是债务人的权利。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债务人作为社会经济联系的一部分,涉及社会利益。因此,一些国家规定破产申请是债务人的义务。例如,根据法国破产法的规定,不得不停止支付的债务人应在15天内向法院申请破产程序。台湾地区的民法典和公司法也规定了法人的董事、公司清算人的破产申请义务。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只有《公司法》规定了公司清算人的破产申请义务,而其他法人董事等没有此义务。为了更加重视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笔者认为破产法应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企业发生破产原因时的破产申请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