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0
截至2009年4月30日,除*ST本实B外,1624家境内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证监会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披露年报。然而,在年报编制过程中,监管部门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
在年报编制过程中,监管部门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仅通过大股东代为偿债、债务豁免及直接捐赠资产而调控利润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其中*ST公司九家,ST公司四家。此外,通过与控股股东进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来调控利润也是部分公司包装业绩的主要手段。为了解决通过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的问题,证监会于2008年底颁布了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对涉及股东捐赠的权益性交易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公司应充分关注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等向公司进行直接或间接捐赠行为的经济实质。如果交易的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向上市公司资本投入性质的,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该交易作为权益交易,形成的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例如,甲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乙公司的控股股东,2008年初销售给乙公司一批产品。甲公司为此对应收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经过双方协议进行债务重组,甲公司将债权转换为对乙公司的投资,获得了股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交易应被视为权益交易,形成的利得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债务重组收益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要求记入“营业外收入”损益类科目,以避免上市公司进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豁免也做出了明确和限制性的规定,这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盈余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利用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的问题并不容易。因为涉及到利用权益性交易调控利润的公司大多是*ST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不仅面临退市风险,而且涉及多方面利益。如果处理不当,个体风险很容易引发市场系统风险。为此,证监会出台了股东捐赠类权益性交易的监管政策,并对新旧衔接工作做出了妥善安排。根据年报披露情况来看,我们出台的监管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