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3-10-16
自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余某以公司名义从其他公司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在加上一定利息后将其转让给他人,通过利差获利。截至案发时,他总共购买了约170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获利约300万元。
1、余某买卖票据的行为属于“票据贴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行为。”
余某购买的所有汇票都是未到期的,且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购入(贴付一定利息),通过现金支付给出让人,然后将其贴现给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以取得现金。其主体、客体和行为特征完全符合行政法规中“票据贴现”的定义。因此,余某的行为属于“票据贴现”行为。
2、余某的行为不属于“资金支付结算”行为(刑法225条第3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第三条的规定:“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余某买卖票据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息差,即不是为了“给付货币”,也不是为了“资金清算”。结算是基于在经济活动中,双方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为支付货款或偿还债务而进行。而余某属于“倒买倒卖票据”,与结算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余某的行为不属于“非法从事资金结算业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公司业务部门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经营部门,负责该业务的营销、调查评价、申请受理以及客户服务工作。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款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数额二百万元以上的”行为视为犯罪,根据非法经营罪进行定罪处罚。各级公安部门应在非法经营银行承兑汇票领域适当展开打击整治活动,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并维护市场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