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可以登记选民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选举法法律知识

服刑人员可以登记选民吗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5-01-28

 
91047
选举和被选举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实践中选举权是经常会用到的,例如在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时候,村民就需要行使选举的权利,但选举权的使用有一定的条件,那么服刑人员可以登记选民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服刑人员是否具有选举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只要服刑人员年满十八周岁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即具有选举权。因此,服刑人员可以登记为选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选民登记是按选区进行的,并且经过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于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都应该进行登记。对于已经迁出原选区的选民,应该将其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而对于已经死亡或者根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应该从选民名单中除名。精神病患者经选举委员会确认后,也不列入选民名单。

选民名单的公布和申诉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选民名单应该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之前公布,并且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选民证应当发给选民。对于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异议的人,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应该在三日内对申诉意见进行处理决定。如果申诉人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之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该在选举日之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选民登记与登记选民的区别

在直接选举中,选举委员会需要将符合参选条件的公民进行登记造册,这一过程在选举法中称为“选民登记”,并有专门的章节对其进行规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将这一过程称为“登记选民”而非“选民登记”。

对“登记选民”称呼的不同观点

有人认为,“登记选民”只是选举工作人员工作不规范所导致的一种“口误”,二者并无实质区别。而有人则认为,这就像一个人有几个名字,只是称呼习惯不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选民登记”与“登记选民”是有明显区别的。从词组结构上看,“选民登记”是主谓词组,而“登记选民”是动宾词组。从称谓上看,在“选民登记”中,选民参选积极性相对较高,登记是主动的行为;而在“登记选民”中,选民参选积极性相对较低,登记是被动的行为。

“登记选民”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投票参选是选民的法定权利,通过投票参选,公民可以管理社会、参与政治生活,并表达其意愿和价值。根据理论,选民参选的积极性应该很高,登记应该是选民自觉自愿的行为。然而,由于我国封建历史较长、民主历程较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选民对候选人缺乏了解、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一些选民的参选积极性并不高,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选举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登记选民”成为选举中常见的情景,结果使“选民登记”活动成为了实际上的“登记选民”。

由此可见,“选民登记”只是立法者的一种理性要求,而“登记选民”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应该”与“实然”之间的对立。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是体现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法律。该法律包括总则、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各少数民族的选举、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提出、选举程序、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对破坏选举的制裁、附则等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基本原则

根据该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根据该法律的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根据该法律的规定,选民或者代表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人数应达到10人以上。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民主办法,进行代表候选人的酝酿、讨论、协商和确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实行差额选举。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对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也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还可以弃权。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对于选举中的违法行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延伸阅读
  1. 离婚如何规定彩礼返还的情形,有哪些相关规定
  2. 结婚三月离婚彩礼要返还吗,的规定是什么
  3. 结婚三天离婚能要求彩礼退还吗,法律如何规定
  4. 婚后未同居是否应返还彩礼
  5. 哪些情形离婚不用返还彩礼

社会热点热门知识

  1. 选举法修改八大亮点增强候选人"透明度"
  2.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3.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4. 合同仲裁之后还能起诉吗
  5. 公司辞退不赔偿怎么办
  6. 什么是协议仲裁制度及仲裁协议?
  7. 旷工被辞退是否有权利享受工资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单位非法用工造成伤害了怎么办
  2. 合同的约定解除
  3. 受胁迫的婚姻
  4. 婚姻期间因培训费所负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5.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6. 借名买房纠纷
  7.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热门合同下载

  1.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2. 合伙开餐馆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