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5 更新时间:2025-02-20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个人信息的采集必须经过信息主体本人的同意,未经同意是不允许采集的,但法律和行政法规公开的信息除外。
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与其职务相关的信息不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征信机构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和不动产信息,以及纳税数额信息。但是,如果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并获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则可以采集上述信息。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信息提供者在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时,应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但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从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超过5年的不良信息应当被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进行说明,征信机构应予以记录。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信息主体有权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的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每年有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