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行再审的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进行再审的规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29

 
90490
2007年10月28日,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30次会议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正。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该修正后的法律对民事案件再审事由补充了规定。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常委会再次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但是这一次没有对民事案件再审进行修改。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的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和第179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根据第17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1. 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情形

如果当事人能够提供新的证据,且这些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结论,那么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2. 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即原判决、裁定的事实依据不足以支持其结论,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3.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被证明是伪造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4.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即该证据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质证程序,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5.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的情形

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审理案件所需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6.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方面存在明显错误,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7. 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即对案件的管辖权划分错误,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8.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情形

如果审判组织的组成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9.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情形

如果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其诉讼代理人的原因未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10. 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违反了法律规定,剥夺了当事人的辩论权利,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11. 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是在未经传票传唤的情况下作出的,即当事人没有接到传票而缺席判决,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12. 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情形

如果原判决、裁定在处理案件时遗漏了某些请求或超出了诉讼请求的范围,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13.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

如果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根据第二项规定,如果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裁定,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再审申请进行审查。

根据第18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再审申请书后的三个月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以上规定,应当裁定再审。如果不符合以上规定,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根据第184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的两年内提出。

延伸阅读
  1. 先予执行什么时间执行
  2. 拘传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3. 管辖异议提交能成功吗
  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
  5. 军人有外遇算是破坏军婚吗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离婚抢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2.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3. 商业承兑背书人有追索权吗
  4. 手筋断了可以定伤残吗
  5. 交警执法需要几个人
  6. 怎么查房子是否被法院查封
  7. 还款期不明如何算时效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