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17
新《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调解确认制度,该制度作为多元解决纠纷机制的桥梁,加强了调解的力量,扩大了当事人自主解决纷争的可能性,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矛盾化解具有重要意义。
该程序是指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纠纷经人民调解组织或其他具有调解功能的组织达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后,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在书面调解协议中选择当事人住所地、调解协议履行地、调解协议签订地、标的物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专属管辖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委派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调解并达成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的人民法院管辖。新《民事诉讼法》吸收了上述两个文件的宗旨,明确规定由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应共同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当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另一方表示同意,即视为共同提出申请。当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应在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申请,如果口头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应记录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当事人提出申请时,应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书和身份证明等材料。
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范围包括除《人民调解法》规定可以申请确认的以外,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规定可以确认的调解协议。
关于司法确认案件的受理程序,应排除以下情况:(一)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或不属于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二)确认身份关系;(三)确认收养关系;(四)确认婚姻关系。除以上四种情况外,其他情况应予以受理。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编立“调确字”案号。
关于司法确认案件的审查方式,应采用形式审查和有限的实体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案件申请后,应指定一名审判人员进行审查。对于案情复杂的情况,应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进行询问,并进行必要的实质审查和证据调查。在审查中,重点应审查当事人是否符合自愿合法原则,同时审查调解协议是否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是否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他人利益以及是否损害社会公序良俗。
根据新民诉法的规定,对于该程序的案件,应使用裁定书作为文书形式。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应裁定调解协议有效。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应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有效裁定书或驳回申请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收到确认有效裁定书和驳回申请裁定书后,不得上诉、申请复议,也不能申请再审。
需要明确的是,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依据是人民法院的有效裁定书,而不是调解协议书。
最后,该程序属于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不应收取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