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0-11

 
904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为了正确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月30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现予公布,并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的定义

本规定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以下简称垄断民事纠纷案件)定义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垄断行为受到损失,或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

三、受理条件

原告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四、管辖权

第一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基层人民法院可以管辖第一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侵权纠纷、合同纠纷等的管辖规定确定。

五、案件移送

如果民事纠纷案件立案时的案由并非垄断纠纷,但被告以原告实施了垄断行为为由提出抗辩或者反诉且有证据支持,或者案件需要依据反垄断法作出裁判,但受诉人民法院没有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六、合并审理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告因同一垄断行为向有管辖权的同一法院分别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告因同一垄断行为向有管辖权的不同法院分别提起诉讼,后立案的法院在得知有关法院先立案的情况后,应当在七日内裁定将案件移送先立案的法院;受移送的法院可以合并审理。被告应当在答辩阶段主动向受诉人民法院提供其因同一行为在其他法院涉诉的相关信息。

七、举证责任

如果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垄断协议,被告应对该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承担举证责任。

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证责任

如果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原告应当对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和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承担举证责任。被告以其行为具有正当性为由进行抗辩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九、独占地位的认定

如果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的具体情况,认定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十、市场支配地位的证明

原告可以以被告对外发布的信息作为证明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证据。如果被告对外发布的信息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人民法院可以据此作出认定,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十一、保密措施

如果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其他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不公开开庭、限制或禁止复制、仅对代理律师展示、责令签署保密承诺书等保护措施。

十二、专业人员出庭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相应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十三、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调查和分析报告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市场调查或经济分析报告。经人民法院同意,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鉴定结论的规定,对市场调查或经济分析报告进行审查判断。

十四、民事责任判决

如果被告实施垄断行为给原告造成损失,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查明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令被告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根据原告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将原告因调查、制止垄断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计入损失赔偿范围。

十五、违法合同的无效认定

如果被诉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其无效。

十六、诉讼时效

因垄断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侵害之日起计算。原告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被诉垄断行为的,诉讼时效从其举报之日起中断。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或决定终止调查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终止调查之日起重新计算。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后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应当知道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重新计算。如果原告起诉时被诉垄断行为已经持续超过二年,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损害赔偿应当自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延伸阅读
  1. 网络著作权侵权权利纠纷管辖问题
  2. 儿童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3. 专门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
  4. 眼睛工伤鉴定的真实性及相关法律问题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2.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