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浅析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条件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3-10-20

 
90447

赃款赃物的概念与特征

赃款赃物是指违法犯罪分子非法获得的财物。赃款赃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方面,它具有证据价值和经济价值。赃款赃物与案件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案件具有证据价值。同时,赃款赃物也具有民法上物品的特征,即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另一方面,赃款赃物必须是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财物,它不同于作案工具、个人合法财产或违禁品。

善意取得制度的含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财物转让给第三方时,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是出于善意的,那么他将取得该财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将失去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交易当事人往往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难以对市场上的商品逐一进行调查。如果受让人在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使交易无效,并要求受让人归还财产,这不仅会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会让交易当事人随时担心购买的商品可能需要退还,从而不利于商品交换秩序的稳定。

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五个必须”条件

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善意取得

善意是指受让人错误地相信将财产转让给他的人是原权利人的意愿,例如将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运送人等误认为是所有人或具有处分他人财产权利的人而接受其转让。也可以理解为受让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让与人无处分权。在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时,应采取严格的积极观念学说。如果受让人对财产所有权有怀疑而不去确认,仍然购买,那么很可能促进赃物的流转,不利于打击犯罪。

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公开合法且有偿而取得

一般来说,受让人通过以下方式取得财产可以视为善意:一是通过拍卖取得财产,包括国家机关主持的强制拍卖和一般拍卖机构主持的一般拍卖;二是通过公开市场取得财产,包括公营市场和公开的交易场所,如商店、超市、百货商场、庙会和夜市等;三是通过从贩卖同种类物品的商人处取得财产。善意受让人应当在有偿交易的情况下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因为如果受让人基于无偿行为取得动产,如果不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对受让人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必须是让与人被判决有罪且无处分权

只有当让与人被判决有罪或仍在侦查起诉阶段时,所取得的不动产才能被称为赃物,才能适用善意取得的问题。无处分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让与人有占有权但无处分权,例如基于租赁、保管、寄存等情况,学术界称之为占有委托物;另一种是让与人既无占有权又无处分权,通常是指让与人对动产的占有并非基于真正权利人的意愿,例如盗赃物、欺诈物、遗失物等,学术界称之为占有脱离物或非付托物。在刑事案件中,这里只指第二种情况。

必须是标的物为动产

在民事法律中,主流观点是善意取得适用于动产。其理由是,动产的特点是虽然可以移动但不会破坏其形态和价值,人们在交易中通常根据其实际占有状况判断其权利归属,一般情况下相信动产的占有人即为权利人,即民法上的占有公信力(当然某些特殊动产如车辆、船舶需要办理登记,以登记为公示)。善意取得有利于维护这种普遍而复杂交易中善意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必须是受让人负有举证责任

由于善意只是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难以为外人所知。因此,确定受让人是否具有善意,应主要考虑当事人从事交易的客观情况,如财产的性质、取得方式、价格、让与人的状况和交易经验等。这些情况除当事人外,外人一般难以了解。如果受让人或办案机关负责举证责任,显然是不合理的,也较为困难。而如果受让人是出于善意取得财产,他应当没有理由拒绝公开交易情况。因此,在确定赃款赃物是否善意取得时,应由受让人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受让人无法证明自己是善意的,可以推定为恶意。

延伸阅读
  1. 效力待定合同的特征与类型
  2.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
  3. 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定义
  4.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5. 工程挂靠人实施买卖、租赁以及借款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3. 赡养纠纷管辖规定
  4. 危险货物车辆未配备押运员的法律处罚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