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3-12
法院在审理第三人撤销之诉时,首先对第三人提出的撤销理由进行审理。如果撤销理由成立,法院应当撤销或者变更原审裁判和调解对第三人不利的部分,并同时重新作出裁判,重新确定第三人与原审当事人之间以及原审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换言之,“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如果撤销理由不成立,法院将驳回诉讼请求。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未参加民事诉讼的第三人,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情况下,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
第三人提出撤销之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因为不能归责于自己的事由未参加诉讼。如果第三人明知原诉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并且有能力参加诉讼却未参加,将不能提起撤销之诉。二是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在实践中,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撤销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1)当事人恶意串通进行诉讼,损害第三人的利益;(2)第三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所处分的财产拥有物上请求权;(3)原诉遗漏了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三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该诉讼。这个6个月的期限与申请再审的期限规定是一致的。此外,如果第三人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裁判损害自己的利益,既可以依法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也可以以案外人身份提起执行异议。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管辖法院是作出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这样的规定一方面考虑到作出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对案情比较了解,有利于案件的审理;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原审法院的纠错功能。另一方面,这样的规定避免了下级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上级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