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法中的事实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什么是民法中的事实行为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12

 
90144
事实行为就是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者是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然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那么什么是民法中的事实行为呢。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和民事行为是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性质、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1. 意思表示

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事实行为是行为人无意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而民事行为则是根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来产生效力。

2. 法律后果的产生

事实行为依照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而民事行为则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根据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来确定的,而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3. 行为能力的要求

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例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都属于事实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该总则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对民法典中的其他编起统领性作用。

延伸阅读
  1. 如何确定无因管理行为
  2. 无因管理可以收取多少好处标准
  3. 无因管理的法律后果
  4. 遗失物直接间接占有的规定是什么
  5.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离婚抢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2. 民诉法100条的情况紧急是何情形
  3. 贷款逾期多久要负刑事责任
  4. 手筋断了可以定伤残吗
  5. 交警执法需要几个人
  6. 第三人撤销之诉管辖法院
  7. 还款期不明如何算时效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