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0-19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指在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因为侦查人员、检察人员或审判人员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会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产生影响,因此不得参与办理该案。
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中普遍确立的一项制度。根据西方传统的诉讼理论中的“自然公正”原则,任何人不得担任自己为当事人的案件的裁判者,否则由其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有法律效力。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能够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
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还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只要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存在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就不得主持或参与诉讼的进行。
申请书
申请人:
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
民族:×
职业:……
住址:……
联系方式:……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
姓名:×××
职业:……
委托诉讼代理人:
姓名:×××
职业:……
请求事项:
申请回避×××号×××一案中的×××回避。
事实和理由:
……(写明申请回避的事实和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制定,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审判人员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回避使用。
2.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名称和住所。另起一行写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3.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可以是审判人员、执行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其中审判人员包括参与本案审理的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4.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时,应说明理由,并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