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26
诉讼与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两种不同方式,与协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的诉讼与仲裁制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为了避免诉讼和仲裁,我们在日常经营中遇到重大决策时应该征求专家的意见,预测法律风险,并为可能引起的纠纷预先设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当诉讼或仲裁发生或即将发生时,我们不应该盲目自信,也不应该无端悲观,而是要善于寻找专家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专家的力量。在这里,所谓的专家主要指的是那些具有丰富诉讼经验和相应专业优势的优秀律师。
仲裁在审理方式上相对宽松,时间上相对较短,因为它采用了"一裁终局制"。然而,很多人忽视了仲裁在管辖范围上的巨大优势。根据1995年9月1日实施的仲裁法,全国正式成立了164家仲裁委员会,对国内任何地方、任何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合同纠纷或涉外的合同及财产纠纷均有权受理。只要当事人在书面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合同中明确约定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交国内的某一家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即可。各地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收费和仲裁规则也各不相同,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为了获得公正、令人满意的裁决,当事人完全可以约定将纠纷提交到业务水平高、执法环境良好的地方的仲裁委员会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