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9-24
特征一:仲裁本质上的民间性
仲裁是一种民间性质的纠纷解决机制,其核心特征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而非强制性的法律程序。特征二:机构设置上的独立性
仲裁机构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互相独立。仲裁机构之间也不存在隶属关系。特征三:制度设计上的简易性
相对于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仲裁制度相对简单,易于实施。特征四:工作目的上的赢利性
仲裁机构通过收取仲裁费用来获得利润。仲裁费用是申请仲裁的必要条件,没有支付仲裁费用就无法进行仲裁。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同,仲裁机构没有类似的法律援助或救助制度。特征五:裁判方式上的灵活性
仲裁的裁判方式相对灵活,与行政裁决和司法裁判相比,仲裁对于当事人的自主约定更加重视,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裁判。特征六:裁判程序上的便捷性
仲裁的程序相对简便和迅速,与严格、复杂的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相比,仲裁程序更加方便和快捷。特征七:裁判依据上的兼容性
仲裁的裁判依据不仅限于法律法规,还包括当事人的约定和民间习惯法等。仲裁的裁判依据相对灵活,不像司法裁判那样完全依照法律规定。特征八:当事人意愿上的自主性
仲裁的启动和进行需要当事人事前的自主约定。当事人的事前约定是仲裁程序的前提,没有达成约定就无法进行仲裁。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申请仲裁,以及在何地和何时向仲裁机构申请。特征九:纠纷解决途径上的低成本性
仲裁相对于法院诉讼来说,具有较低的成本。仲裁可以满足当事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