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仲裁庭的认定权呢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04
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取得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在仲裁程序中,如果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那么直接牵扯到仲裁庭是否享有对争议的管辖权。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界普遍认为,仲裁庭有权对仲裁协议的有权性以及其自身的管辖权问题作出决定,这被统称为管辖权或管辖权原则。
管辖权原则在仲裁中的重要性
仲裁庭的权限扩大
管辖权原则对于仲裁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辖权原则,仲裁庭有机会在仲裁程序中首先发表意见,就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及其自身的管辖权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继续仲裁程序直至作出裁决。虽然这种发言可能没有最终效力,但对于仲裁庭的工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减少法院介入仲裁程序的可能性
管辖权原则减少了法院介入仲裁程序的可能性,并推迟了法院介入仲裁的时间。这使得仲裁能够更少、更晚受到法院的干预和影响。这符合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弱化法院对仲裁的干预的发展趋势。相比将所有管辖权异议交由法院决定,采用管辖权原则有利于减轻法院的工作负担。
加速仲裁程序并防止恶意拖延
管辖权原则不仅加速了仲裁程序,还可以防止当事人恶意拖延和破坏仲裁程序,减少和防止当事人在法院和仲裁庭两个战场上作战,降低当事人的花费,提高仲裁效率。如果仲裁庭没有对仲裁协议有效性及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权,一旦当事人提出此类异议,仲裁庭将无权对其作出决定,只能交由法院处理。这势必会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导致延误。同时,当事人不得不同时面对法院和仲裁庭,增加了负担。
防止恶意拖延和破坏仲裁程序
采用管辖权原则,仲裁庭可以在当事人提出异议时对其进行认定,从而使得仲裁程序在无需法院介入的情况下继续或终结,提高了仲裁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当事人既打诉讼又打仲裁的困境。这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当事人恶意延长和破坏仲裁程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