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程序法律知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有哪些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8-06

 
8949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有哪些?

第一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

第一条 规则的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制定本规则,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活动。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仲裁。

第三条 仲裁申请

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涉及以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一)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纠纷;(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的纠纷;(三) 收回、调整承包地的纠纷;(四) 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五) 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纠纷不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仲裁委员会依法设立,其日常工作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担。

第五条 仲裁原则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注重调解,尊重事实,符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

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仲裁当事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为仲裁当事人。

第七条 代理人

家庭承包的,可以由农户代表人参加仲裁。农户代表人由农户成员共同推选,不能共同推选的,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上记载的人或者在承包合同上签字的人确定。当事人一方为五户(人)以上的,可以推选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

第八条 第三人参加仲裁

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仲裁,或者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

第九条 代理人参加仲裁

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当事人或者第三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参加仲裁。

第十条 申请时效

当事人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在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事由,当事人不能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行为持续发生的,仲裁时效从侵权行为终了时计算。

第十一条 申请条件

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 申请人与纠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二) 有明确的被申请人;(三) 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四) 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第十二条 申请材料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土地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及其事实、理由,以及相关证据和证人信息。

第十三条 受理通知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材料后,应当出具回执,并将受理通知书、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第十四条 受理审查

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受理。不符合申请条件或者已有其他机构受理的纠纷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 受理决定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仲裁申请的,应当将受理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或者终止仲裁程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仲裁庭组成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

第十七条 仲裁员的选定

双方当事人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从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两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当事人不能选定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第十八条 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仲裁庭组成前,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当事人认为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其回避。

第十九条 答辩书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答辩书应当载明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对申请人的仲裁请求的答辩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以及相关证据和证人信息。

第三章 开庭和审理

第三十四条 开庭公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开庭,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双方要求在乡(镇)或者村开庭的,应当在该乡(镇)或者村开庭。

第三十五条 开庭通知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当事人请求变更开庭时间和地点的,应当在开庭三个工作日前向仲裁庭提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开庭程序

开庭前,仲裁庭应当查明当事人、第三人、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是否到庭,并逐一核对身份。开庭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宣布,宣布案由,宣读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仲裁庭纪律、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仲裁员回避。

第三十七条 旁听和缺席裁决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就反请求缺席裁决。

第三十八条 证据的出示和质证

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陈述的机会,组织当事人、第三人、代理人陈述事实、意见、理由。当事人、第三人应当提供证据,对其主张加以证明。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仲裁庭自行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向双方当事人出示。

第三十九条 辩论权的保障

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行使辩论权,并对争议焦点组织辩论。

第四十条 调解和裁决

仲裁庭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纠纷事由、仲裁请求和协议结果,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在调解书签收前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四十一条 变更仲裁请求和反请求

当事人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的,由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作出是否准许的决定。

第四十二条 证人和鉴定

仲裁庭应当准许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第四十三条 证据保全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仲裁委员会将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十四条 证据的出示

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仲裁庭应当组织当事人、第三人交换证据,相互质证。

第四十五条 询问和质证

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向证人询问,证人应当据实回答。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第四十六条 辩论权的保障

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行使辩论权,并对争议焦点组织辩论。

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征询最后意见

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双方当事人、第三人的最后意见。

第四十七条 先行裁定申请的要求

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庭书面提出先行裁定申请,请求维持现状、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停止取土、占地等破坏性行为。仲裁庭应当自收到先行裁定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仲裁庭作出先行裁定的,应当制作先行裁定书,并告知先行裁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先行裁定书应当载明先行裁定申请的内容、依据事实和理由、裁定结果和日期,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四十八条 开庭情况的笔录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并记录该申请。

第四十九条 仲裁程序中止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程序中止:

  1.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的;
  2. 一方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仲裁的;
  5.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 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程序的情形。

在仲裁庭组成前发生仲裁中止事由的,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中止仲裁;仲裁庭组成后发生仲裁中止事由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中止仲裁。决定仲裁程序中止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程序中止的原因消除后,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恢复仲裁程序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和第三人。

第五十条 仲裁程序终结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程序终结:

  1. 申请人死亡或者终止,没有继承人及权利义务承受人,或者继承人、权利义务承受人放弃权利的;
  2. 被申请人死亡或者终止,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 其他应当终结仲裁程序的。

终结仲裁程序的,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发现终结仲裁程序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三人,并说明理由。

裁决和送达

第五十一条 裁决的制作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首席仲裁员组织仲裁庭对案件进行评议,裁决依多数仲裁员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第五十二条 裁决书的内容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和依据、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和期限。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五十三条 裁决书的补正

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裁决书中有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及时补正。补正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

第五十四条 仲裁期限

仲裁庭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受理日期以受理通知书上记载的日期为准。

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延长期限的,应当自作出延期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三人。

期限不包括仲裁程序中止、鉴定、当事人在庭外自行和解、补充申请材料和补正裁决的时间。

第五十五条 裁决书的送达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第三人。

直接送达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第三人下列事项:

  1. 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2.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裁决书所确定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五十六条 仲裁文书的送达

仲裁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受送达人是自然人,但本人不在场的,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仲裁文书送达后,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仲裁文书的,可以留置送达。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将仲裁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已经送达。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当事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前款规定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已经送达。

附则

第五十七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

独任仲裁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的仲裁规则由仲裁委员会依照本规则制定。

第五十八条 期间的计算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庭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第五十九条 提供翻译

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第三人,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六十条 仲裁文书格式

仲裁文书格式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制定。

第六十一条 仲裁费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依法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请鉴定等发生的费用由当事人负担。

第六十二条 生效日期

本规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
  2. 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如何处理?
  3. 对土地承包仲裁裁决不服怎么办
  4. 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原则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是如何的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仲裁庭的管辖权
  2. 小区保安指挥停车刮到车如何赔偿
  3. 诉前保全不起诉的后果是什么
  4. 行政诉讼第三人拒不到庭影响结果吗
  5. 被告在被传唤期间把资产转移合法吗
  6. 监控录像属于哪类证据
  7. 原告代理律师能否向被告调查取证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