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5 更新时间:2023-09-23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活动,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
第三条: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由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设立,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注重调解,尊重事实,符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申请人、被申请人为仲裁当事人。
第七条:家庭承包的,可以由农户代表人参加仲裁。农户代表人由农户成员共同推选。
第八条:当事人一方为五户(人)以上的,可以推选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
第九条: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仲裁。
第十条: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
第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第十二条: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一定条件。
第十三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纠纷涉及土地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
第十四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证据。
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
第二十一条: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员仲裁。
第二十二条:双方当事人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从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其他二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
第二十三条:仲裁庭组成后,首席仲裁员应当召集其他仲裁员审阅案件材料,了解纠纷的事实和情节,研究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和理由,查核证据,整理争议焦点。
第二十四条: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五条:仲裁员有回避情形的,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回避申请或者发现仲裁员有回避情形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四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进行。开庭可以在纠纷涉及的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或者村进行,也可以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
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第三十六条:公开开庭的,应当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予以公告。
第三十七条: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八条:开庭前,仲裁庭应当核对当事人、第三人、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的身份。
第三十九条: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陈述的机会,组织当事人、第三人、代理人陈述事实、意见、理由。
第四十条:当事人、第三人应当提供证据,对其主张加以证明。
第四十一条:仲裁庭自行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向双方当事人出示。
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仲裁委员会应当将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十四条:当事人、第三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仲裁庭应当准许,并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
在开庭时,应当出示证据。然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仲裁庭应当组织当事人和第三人交换证据,并进行相互质证。
在仲裁庭许可的情况下,当事人和第三人可以向证人提问,而证人应当根据事实如实回答。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遣鉴定人参加开庭。在仲裁庭许可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仲裁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行使辩论权,并对争议焦点进行组织辩论。
在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的最后意见。
对于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庭书面提出先行裁定申请,请求维持现状、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停止取土、占地等破坏性行为。仲裁庭应当在收到先行裁定申请后的两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如果仲裁庭作出先行裁定,应当制作先行裁定书,并告知先行裁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
先行裁定书应当载明先行裁定申请的内容、事实和理由、裁定结果和日期,并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录在笔录中。笔录应当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
如果当事人、第三人或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错误,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仲裁庭不予补正,应当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并记录该申请。
仲裁程序在以下情况下中止:
如果仲裁中止事由在仲裁庭组成前发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中止仲裁;如果在仲裁庭组成后发生,由仲裁庭决定是否中止仲裁。决定中止仲裁程序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旦仲裁程序中止的原因消除,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恢复仲裁程序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和第三人。
仲裁程序在以下情况下终结:
终结仲裁程序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发现终结情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和第三人,并说明理由。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法律和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首席仲裁员组织仲裁庭对案件进行评议,裁决应当根据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录在笔录中。
如果仲裁庭无法形成多数意见,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和依据、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和期限。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仲裁庭应当及时补正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补正裁决书中的遗漏事项。补正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
仲裁庭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延长期限的,应当在作出延期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和第三人。期限不包括仲裁程序中止、鉴定、当事人在庭外自行和解、补充申请材料和补正裁决的时间。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和第三人。
如果直接送达,应当告知当事人和第三人以下事项:
仲裁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如果受送达人是自然人但不在场,应当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仲裁文书送达后,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如果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仲裁文书,可以留置送达。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将仲裁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已经送达。
如果直接送达有困难,可以使用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当事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如果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前款规定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可以使用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已经送达。
独任仲裁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的仲裁规则由仲裁委员会根据本规则制定。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庭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日不计算在期间内。如果期间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和第三人,仲裁委员会应当提供翻译。
仲裁文书格式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制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依法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请鉴定等发生的费用由当事人负担。
本规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