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23
涉外仲裁,也被称为国际仲裁,主要是指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在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活动中,当事人根据他们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涉外仲裁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涉外仲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当事人的主要营业地或住所地不在同一国家,或是依不同国家的法律组成的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争议的标的物所在地或合同的签订地或履行地在当事人一方或各方所在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
涉外仲裁机构属于民间性质,其仲裁员也由民间推荐选任。仲裁机构对仲裁事项没有强制管辖权,其仲裁权的行使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中国涉外仲裁机构包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隶属于中国国际商会。
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对案件的管辖权来源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即仲裁协议。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本身的有效性发生异议时,仲裁庭有权就管辖权的异议进行裁决。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和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规定,仲裁庭可以对仲裁协议的存在和效力提出裁决。
在机构仲裁中,当出现管辖权纠纷时,是由仲裁机构还是由仲裁庭来决定呢?仲裁机构和仲裁庭都致力于公平合理地解决争议,包括程序问题的争议。在机构仲裁中,当事人约定提交仲裁机构解决的争议最终由仲裁员来处理,两者之间是同一的关系。然而,仲裁机构和仲裁庭作为不同的法律主体,又有各自独立的地位。仲裁庭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时,尤其是审理实体问题时,仲裁机构无权干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不完全同步的情况。因此,关于由仲裁机构还是仲裁庭来决定仲裁管辖权纠纷的问题存在争议。
大多数国家承认仲裁庭有权调查对自身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因为这是仲裁庭固有的权力,也是仲裁庭能够正常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权力。相比之下,中国规定由仲裁机构来决定管辖权的异议是比较特殊的。
根据《仲裁法》和CIETAC2000年规则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做出决定。中国的这种独特做法遭到了国内外法学界和仲裁界的广泛批评。然而,这种规定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首先,由仲裁委员会来决定管辖权能够保持机构内所有关于管辖权问题的决定的一致性,避免不同的仲裁庭对相同或类似情形做出不同甚至矛盾的判断和结论。其次,在仲裁庭组庭之前,当事人很可能就会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因此只能由仲裁委员会根据表面证据做出决定,以使仲裁程序能够继续进行下去。最后,在仲裁庭组庭之后,实际操作中,仲裁庭负责审理实体问题,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庭的意见以仲裁委的名义做出管辖权决定。这样既不会出现仲裁委“难以或无法”做出决定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仲裁委的决定与仲裁庭“自相矛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