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2-09
对文书中的笔迹和签名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实性和一致性。
对文书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添、加、涂、改等篡改行为。
对签名和盖章的先后顺序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印章和印文的真实性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伪造行为。
对纸张、墨水、印油等书写材料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文书的形成时间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损伤的程度进行鉴定,包括轻伤、重伤、轻微伤的鉴定,以及伤情的鉴定。
对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意外伤害伤残、故意伤害伤残的程度进行鉴定。
对损伤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与患者死亡或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对意外伤残、重大疾病全残失能等是否符合保险理赔规定进行鉴定。
对损伤后休息时间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对损伤致残后对护理的依赖情况进行评定。
从损伤形态推测致伤物或分析损伤形成机理。
对损伤经治疗后是否需要二次手术及医疗依赖进行评定。
对损伤后支付的医疗费用进行合理性审查。
对是否达到成人年龄进行鉴定。
对是否能进行性交、男性不育、女性不育等原因进行分析。
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案件中的血痕、毛发、精斑、唾液斑、骨骼碎片、牙齿等生物检材的DNA分型检验进行个体识别和身份确定。
对死亡原因、死亡方式、医疗纠纷、尸表检查、尸体解剖等进行鉴定。
对各类食物、毒品、药品、农药中毒,以及各种有毒动植物中毒、气体中毒等进行鉴定。
对各类非金属物、金属物的成分进行鉴定。
鉴定机构应在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委托事项的鉴定。实际通知时间以鉴定会完成后为准。
如果委托鉴定的内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经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如果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完成鉴定的时间另有约定,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出具鉴定报告。
鉴定过程中补充或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如果当事人未按时、充分提供鉴定材料导致鉴定时间延误,延误的一方应承担法律责任。
与赔偿有关的鉴定包括伤残鉴定、后期医疗费评估、三期鉴定、劳动能力鉴定。
伤情鉴定与赔偿没有直接关系。
重伤不一定构成伤残,有的情况下可能构成轻伤,甚至反而会构成伤残。
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具体的举证期限应参照人民法院送达的《举证通知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司法部有关人士认为,制定司法鉴定法,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启动、质证、采信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根据数据显示,2006-2010年,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年均增长6.94%,司法鉴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69%,检案数量年均增长39.38%。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计司法鉴定机构4955家,司法鉴定从业人员53835人,当年检案数量达到117万件,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尽管我国司法鉴定行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屡鉴不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在2011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了2件议案,建议制定司法鉴定管理法。议案认为,随着我国诉讼制度和审判方式的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滞后于实践需要,而我国对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分散于三大诉讼法中,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建议制定司法鉴定管理法。同时,对三个诉讼法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切实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屡鉴不定的问题。
尽管司法检测暂时未能单独立法,但司法鉴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各项管理机制正在不断调整优化中,司法鉴定行业的管理体制有望理顺,行业市场空间拓展潜力大。
由于司法鉴定具有公正性质,目前市场上的司法鉴定权威机构大多由公检法部门设立,部分为面向社会的服务机构。随着社会进步,居民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将进一步推动司法鉴定的社会需求增长。
司法鉴定广泛应用于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亲子鉴定、书画鉴定等领域。预计随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成功,司法鉴定行业社会需求的拓展空间将会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