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2-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应当依照本办法交纳诉讼费用。
案件受理费分为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起反诉的,由被告预交。申请费由申请人预交。诉讼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由当事人直接支付给有关机构或者单位。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各自负担的数额。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各自负担的数额。
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将根据第十条第(五)项的规定决定申请费的负担。
海事案件中的诉讼费用负担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对于在诉前申请海事请求保全和海事强制令的情况,申请费由申请人承担。如果申请人对有关海事请求提起诉讼,可以将上述费用列入诉讼请求中。
(二)对于诉前申请海事证据保全的情况,申请费由申请人承担。
(三)对于在诉讼过程中拍卖、变卖被扣押的船舶、船载货物、船用燃油和船用物料所产生的合理费用,申请人需要预付,并从拍卖、变卖价款中先行扣除,然后退还给申请人。
(四)对于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申请债权登记与受偿以及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案件的申请费,由申请人承担。
(五)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和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中的公告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如果当事人因自身原因未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导致诉讼费用增加的情况,在二审或再审期间提供新的证据,增加的诉讼费用由该当事人承担。
审理特别程序案件的公告费由起诉人或申请人承担。
根据法律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的情况下,诉讼费用从破产财产中支付。
当事人不得单独对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费用的决定提起上诉。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费用的决定有异议,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院长申请复核。复核决定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决定诉讼费用的计算有异议,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请求复核。如果计算确实有错误,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更正。
当事人如有困难交纳诉讼费用,可以根据本办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的司法救助。诉讼费用的免交仅适用于自然人。
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
(一)残疾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
(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
(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没有其他收入。
(四)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本人或其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补偿。
(五)确实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减交诉讼费用:
(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二)属于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三)社会福利机构和救助管理站。
(四)确实需要减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准予减交诉讼费用的比例不得低于30%。
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缓交诉讼费用:
(一)追索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
(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
(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
(四)确实需要缓交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时,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足以证明其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对于因生活困难或追索基本生活费用而申请免交、减交诉讼费用的,还应当提供符合当地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向当事人书面说明理由。
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经审查符合本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立案之前作出准予缓交的决定。
如果人民法院对一方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而另一方当事人败诉,诉讼费用由败诉方当事人负担。如果胜诉方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准予当事人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载明。
诉讼费用的交纳和收取制度应当公示。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时,应当使用国务院财政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案件受理费和申请费全额上缴财政,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时,应当向当事人开具缴费凭证,当事人持缴费凭证到指定代理银行交费。根据法律应当退费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诉讼费用的缴库和退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另行制定。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基层巡回法庭在当场审理案件时,当事人如提出向指定代理银行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基层巡回法庭可以当场收取诉讼费用,并向当事人出具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如果不出具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当事人有权拒绝交纳。
案件审结后,人民法院应当将诉讼费用的详细清单和当事人应当负担的数额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并在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中明确当事人各方应当负担的数额。
需要向当事人退还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退还有关当事人。
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对诉讼费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乱收费行为,将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诉讼费用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如果以外币为计算单位,根据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国家公布的汇率进行换算成人民币后交纳。上诉案件和申请再审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国家公布的汇率进行换算。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