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31
二审终审制是指任何官司在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处理后便告终结,不再继续打下去的制度。
地方任何一级人民法院对一个尚未审判过的案件进行审判,这一审判过程称为第一审。第一审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或裁定,并不会立即生效产生法律效力,除非是不允许上诉的裁定。
当事人对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上级法院重新审判,纠正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中的错误。人民检察院对于自己提出公诉的案件,如果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重审,纠正错误。
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会根据当事人或公诉机关的上诉或抗诉,对已经审判过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和判决,这一审判过程称为第二审。第二审的目的是通过第二审的程序,发现和纠正第一审的错误。
尽管当事人仍然有可能对第二审判决或裁定不服,但第二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官司的处理到此结束,当事人不能再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请求重审。如果当事人对第二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只能进行申诉,而不能再上诉。申诉不会影响第二审判决或裁定的法律效力。
一场官司最多经过两级法院的处理便告终结,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官司都需要经过两级法院的处理才能结束。如果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满意,在上诉期限内未提出上诉,刑事案件中的人民检察院也未提起抗诉,期限届满后,判决或裁定便会生效,不再引发第二审的问题。此外,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了协议,一旦双方当事人接受了人民法院的调解书,调解书立即生效,也不会再发生第二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