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04
直接送达,也称为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遣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方式。直接送达是最基本的送达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公民作为受送达人时,可以直接签收或委托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然而,在离婚案件中,如果本人不在场,家中没有其他成年家属,只有对方当事人在场,不应采用由对方当事人签收的方式,因为双方有利害关系。法人作为受送达人时,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其他组织作为受送达人时,应由主要负责人或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可以由代理人签收。如果受送达人已向法院指定代收人,可以由代收人签收。
留置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方式。当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应邀请相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证上记录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诉讼文书在受送达人住所被留置后,即视为送达。然而,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当负责审理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无法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的方式。委托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负责审理案件的法院称为委托法院,接受送达任务的法院称为受托法院。委托送达应当出具委托函,并附上相关的诉讼文书和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被视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邮局使用挂号信将诉讼文书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在受送达人住地离法院较远,无法直接送达的情况下,通常采用邮寄送达方式。根据规定,邮寄送达应附有送达回证。如果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方式。转交送达有三种情况:军人通过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被监禁的通过所在监所和劳动改造单位转交;正在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或单位在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给受送达人签收,并以送达回证上受送达人签收的时间为送达日期。
电子送达是指法院利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现代化电子手段进行的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用电子送达方式应满足以下条件和程序:必须经受送达人同意,法院在未经受送达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采用此送达方式。如果受送达人同意采用电子方式送达,应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予以确认。电子送达方式仅适用于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以外的诉讼文书的送达。具体的电子送达手段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能够及时收悉并确认受送达人可以收悉的方式。电子送达的送达日期以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准。
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以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法院发出公告,经过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的方式。公告送达的前提条件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有音讯但行踪不定,没有通讯地址,无法联系,采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公告送达不适用于军人、被监禁或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因为对于这些人可以委托有关机关或单位转交送达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公告可以在法院设立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后,以最后张贴或刊登的日期为准。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时,应记录张贴过程,例如拍照或录像。公告送达的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在公告发出后经过60天即视为送达。对于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时,应说明起诉或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时,应说明出庭地点、时间以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或裁定书时,应说明裁判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审案件,还应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需要注意的是,简易程序的案件不适用公告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