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期限为三日。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回避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一次复议。而对于复议申请,法院也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现行法律规定中,回避申请期限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性,给审判实践带来了困扰。例如,在某起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对审理该案的审判员提出回避申请,法院在开庭前作出了决定,但却没有告知当事人应该在何时提出复议申请。结果导致当事人直到开庭时才提出复议申请,法院也没有立即作出复议决定。这种情况下,被申请回避的审判员继续参与案件审理,当事人在庭审中不配合进行法庭调查,而是花费大量时间陈述审判员应该回避的事实和理由,从而影响了庭审的进行。虽然法院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当事人对法官的不信任,进而影响了司法效率和公信力。
对于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限,不宜过于短暂。如果将“接到决定时”理解为当时或当天,将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院对回避申请的决定是在审查相关证据或当事人陈述、查清是否存在回避法定事由后作出的。因此,当事人想要推翻该决定,必须提交新的证据来证明。然而,让当事人在“接到决定时”立即或当天提出新证据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当事人当天提出复议申请,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再次被驳回。因此,对于“接到决定时”的理解不应该是当时或当天。
尽管申请回避是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问题,但与其他问题相比,是否应当回避的相关事实相对较容易确定。如果将申请复议的期限设定得过长,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为了法院更好地开展工作,建议明确规定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限。个人认为,规定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应在收到决定之日起三日内申请复议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