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9-0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并不要求有见证人进行见证。只要补偿协议是在双方公平、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就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可以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房屋拆迁合同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事宜达成的民事协议。有效的民事协议受到法律保护,而无效的民事协议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效的民事协议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达成的协议因不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在经过法律规定的机关确认后,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对于房屋拆迁合同而言,无效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所达成的合同因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在经过有关部门确认后,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结合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规章、拆迁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的规定,导致拆迁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应确认为无效的拆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