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12-26
(一)执行法院不受理执行申请的
执行申请的受理与否,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民事诉讼法应规定,当人民法院决定不予受理执行申请时,应作出裁定,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二)终结执行的
终结执行是一种结案方式,用于未完成执行的案件。对债权人来说,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建议除非申请人撤销申请,或者根据法律文书撤销执行,或者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权利人死亡等法定情形,利害关系人对终结执行裁定不服时,应准许提起上诉,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案件也证明了增设这一规定的迫切性。例如,某地有一起执行案件,执行法院以被执行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受人为由裁定终结执行。然而,债权人提出被执行人死亡是事实,但申请执行的是家庭共同债务而不是被执行人的个人债务,即使是个人债务,被执行人家中有楼房等物显然是家庭共有财产。因此,债权人要求法院撤销终结执行裁定,但该法院一直拖延不办。由于现行法律设计上缺乏相关的规定,使得债权人无法投诉,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
结合司法实践,实体上的救济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告询制度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有义务告知案外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债权人、各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对于债务人提出消灭或妨碍债权人请求之事由的,法院有义务告知其以债权人为被告,提出债务人异议之诉。同时,法院可以在不损害案外人和债务人利益的情况下,先征询申请执行人的意见。
(二)审判制度
为了简化和方便司法,对于异议之诉,可规定其一般适用普通民事审判程序的各项规定。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裁定驳回。案外人和债务人对驳回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三)处理制度
法院经审理,如果认为案外人的诉讼请求有理由,应判决宣告案外人对特定财产有特定的权利,法院不得再对特定标的物进行强制执行。对于债务人异议之诉,如果其有理由,可以排除执行力,即使执行名义未实现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