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生效后两年未执行如何处理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5-01-29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就需要执行判决书,如果被执行人不执行判决书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那么判决生效后两年未执行怎样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判决生效后两年未执行的处理方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旦法院作出的判决书生效后两年未被执行,该判决书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当事人如果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可能会驳回该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同样地,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也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如果申请执行的时效中止或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
我国司法实践中,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生效时间各有不同。
民事一审判决书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满后的15天。
行政一审判决书
行政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判决书15日内如不上诉,则自动生效。
刑事一审判决书
刑事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则自动生效。
二审判决书
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无需上诉。需要注意的是,双方收到判决书的时间不同时,上诉期间分别计算。如果上诉期限属于法定假日,延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