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15
根据《最高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当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时,可以删除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相关信息。
根据上述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对于有纳入期限的情形,不适用上述规定。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同时,如果被执行人在删除失信信息后具有再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
另外,根据规定,在删除失信信息后的六个月内,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中一直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从最初的“三角债”到后来的“执行难”,这些问题都反映了社会中“诚信守约”基本社会风尚的缺失。一些有履行能力的债务人通过逃避、规避甚至暴力抗拒等手段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健全的信用惩戒机制,大量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因为能够逃避履行义务而获得好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推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这一制度对于建立健全的惩戒制度、压缩恶意逃债者的生存空间、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以及推动诚实守信、依法履约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树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