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16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当申请人撤销强制执行申请后,在执行有效期内再次申请执行时,法院应受理该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对于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和中断,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天开始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那么期限从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后一天开始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那么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开始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二十条的规定,当申请人撤销申请导致执行终结后,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再次申请执行时,人民法院应受理该申请。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执行篇中,没有明确提及撤回执行申请,只有关于撤销执行申请的规定。
撤回是指收回,而撤销是指取消。虽然执行中的撤回和撤销与合同法中要约的撤回和撤销不完全相同,但足以说明这两个概念在法律上是不同的。
撤回执行申请不会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只是本次执行程序不再继续进行,申请人有权再次申请执行。而撤销执行申请意味着当事人放弃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法院将终结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对于撤回申请,法院应裁定准许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并告知当事人有权再次申请执行。对于撤销执行申请,法院直接裁定终结本案的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省市法院提出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和“销案”这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的衍生概念。对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提条件是被执行人长期外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当被执行人具备执行条件时,申请执行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执行剩余债权。对于“销案”,前提是申请人自愿并且申请理由合法。在裁定准许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时,法院必须告知申请人在签收准许撤回申请裁定书之日起两年内可以重新申请执行,逾期不申请执行将视为放弃该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