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9-16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以下情形裁定中止执行:
如果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人民法院应当中止执行。
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中止执行。
如果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人民法院应当中止执行。
如果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人民法院应当中止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存在,人民法院应当中止执行。
一旦中止的情形消失,执行程序应恢复执行。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对抗是执行程序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申请执行的权利人死亡,执行程序应中止,直到权利人的继承人出现并提出申请后,法院才恢复执行。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都是遗产,都要由继承人依法继承。这包括既得财产和应得财产,即期待利益。如果执行标的是财物,尚未执行的财物即为执行申请人的期待利益。如果执行申请人在执行过程中死亡,依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应给付的财物,尚未给付的财物成为其遗产,应适用继承制度。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法院应裁定执行终结。在其他情况下,作为执行申请人的权利人死亡后,执行程序应中止,等待新的权利人申请以继续进行。这涉及到继承问题和对执行申请人继承人资格的认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