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执行不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什么是执行不能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09-20

 
85106
被执行人近在眼前,法院为什么还不帮自己执行?你的案子可能属于“执行不能”的案件。什么是执行不能?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了解,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执行不能的定义和案件处理

执行不能是指因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或不具备执行条件,造成法院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形。在执行不能案件中,法院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执行不能案件的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案件进入执行不能的状态,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

  1. 在诉前或诉中阶段,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2. 提供法院无法查控到的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号、有价证券、房产信息、外币账户等。
  3. 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信息,以便法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罚款、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
  4. 当事人应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法律行为成立前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风险。

执行不能案件的处理方法

对于执行不能的案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 终结执行: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执行的情况包括被执行人死亡且无遗产和无义务承担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且无收入来源和丧失劳动能力、被宣告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歇业、终止后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且没有能够依法追加变更执行主体。
  2.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且已经履行完法律规定的程序,经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5年内,执行法院每6个月都会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如符合恢复执行条件,执行法院将主动恢复执行。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可以随时再次申请执行,并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3. 司法救助:当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穷尽所有执行措施后,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而申请执行人经济条件极其困难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时,国家根据相关规定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以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延伸阅读
  1. 个人与公司债务是否构成失信行为
  2. 案外人执行异议听证程序怎么进行
  3. 限高令两年会自动解除吗
  4. 工伤赔偿强制执行也不给钱怎么办
  5. 旅游纠纷案件裁决书是怎样的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先予执行的裁定人
  2. 可以冻结账号的法律依据
  3. 法院是否会主动促进执行和解
  4. 刑事案件扣押物品依据什么法律
  5. 被告人无力赔偿如何处理
  6. 民事赔偿不赔能怎样
  7. 关于股权质押法院是否可以冻结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