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18
(1) 决定再审的行政案件,由再审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原审判决、裁定的执行,并宣告进入再审程序。
(2) 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一审的,并且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或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应适用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
(3) 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按第二审程序作出的,再审时由原第二审人民法院或其上级人民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再审法院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如果再审法院认为事实清楚,符合《行政诉讼法》关于书面审理条件的,可以书面审理。适用第二审程序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4) 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不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原判决、裁定是第一审或第二审审理终结的,再审时一律按第二审进行审理,审理终结所作判决、裁定都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应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
综上所述,如果再审案件的生效裁定或判决是由一审法院作出的,则按照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如果再审的对象是二审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定,则按照二审的程序进行审理案件。
再审程序审理案件的法院包括原审法院、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上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提审的案件,即使原来是一审法院审理终结的,也要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按照二审程序再审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局性的,当事人不能再提上诉。如果再审案件是按照二审程序审理的,法院必须开庭审理。
在法院开庭时,如果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决;如果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不能按撤诉处理。再审案件是由法定的机关或公职人员提起的,不是基于原告起诉或上诉人上诉启动的,因此,原告不到庭不会影响法院对再审案件的审理。
最后,如果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不同的处理。如果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法院会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驳回起诉;如果有审判员、书记员应回避而未回避,未经开庭审理就作出判决,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未经传票传唤当事人而缺席判决等违反程序的情况可能影响正确判决、裁定,法院会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