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03
对于曾经担任刑事案件辩护律师的人来说,我国刑事庭审笔录中辩护人不签名的现象并不陌生。虽然法官和辩护人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但并非每个法官和辩护人都明白其中的原因。
要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要明白辩护人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的角色。在民事诉讼中,律师是代理人,但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并非代理人。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律师对于事实的陈述与当事人的陈述具有同等效力。即使是法律意见,如果当事人表示不同意,那么律师的意见也不会作为当事人的辩论观点。律师在民事诉讼中并非独立主体,他的意见都以当事人的意见为准。只要当事人授权于律师,律师对于事实的确认就等同于当事人的确认,他的法律意见就等同于当事人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在民事诉讼案件的开庭笔录上,律师需要签字确认以示负责。
然而,在刑事案件中,律师作为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其意见不受当事人约束。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对律师的委托,但只要当事人不解除委托,律师的观点仍然是律师的观点,而非当事人的观点。律师对于案件事实也没有权力作出任何确认。无论律师是否承认或不承认某项事实,都不会产生任何效力。刑事案件开庭笔录要求当事人签字,是为了让当事人确认开庭笔录中关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陈述的内容,并将其记录为证据。因此,律师无需在笔录上签字。同理,公诉人也无需在记录上签字。至于笔录中非案件事实部分的记录,如辩护观点,只是记录案件庭审过程的客观记录,没有证据意义。即使记录了,也只是法官在合议时作为裁判考虑的观点。因此,刑事案件庭审笔录中律师和公诉人的辩论意见很少被记录,即使记录了,也是零星的。正因为如此,律师在庭后应当提交辩护词,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否则,除非当庭宣判,否则在合议时,法官很可能会忘记律师的辩护意见。此外,许多合议案件中,除了主办法官外,其他法官大多只是陪坐,合议前只是简单浏览档案材料,如果律师没有在辩护词中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庭上的陈述在其他法官的脑海中基本上就会被遗忘。
因此,现行的刑诉法之所以没有规定辩护人签名确认制度,主要是因为根据现行刑诉法的理论,辩护人的责任是帮助司法机关查明事实,正确量刑,而不是与公诉机关、审判机关对抗。
基于上述理由,针对如何规范刑事庭审笔录中辩护人签名确认制度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庭审笔录当庭经由证人、被告人、公诉机关和辩护人核对签名,建立一式多份制度,并由法院持有一份,公诉机关持有一份,被告人持有一份,每个辩护人持有一份。
第二,鉴于现在科技的发展,保存录音录像资料的成本已大为降低。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赋予控辩双方录音录像的权利作为补充。庭审过程中应保留多份原始的录音录像资料,其中包括检察院一份、法院一份、被告人一份以及每个辩护人一份,以确保庭审过程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