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一审开几次庭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一审开几次庭

点击数:56 更新时间:2024-05-08

 
83556
民事诉讼在一审判决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庭就马上判决了,可能庭审的时间会比较长,庭审次数也有具体的规定。对于民事诉讼庭审的次数跟范围,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民事诉讼一审开几次庭?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民事诉讼一审开庭次数及流程

一审开庭次数

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只需要进行一次一审开庭。只有当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时,当事人才会提起第二次开庭,即二审。

一审流程

一审流程如下:

1. 审查起诉并决定受理案件。

人民法院在对起诉进行审查并决定受理案件后,会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在立案后的五日内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 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后的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2. 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包括:- 委托诉讼代理人;- 申请回避;- 收集、提出证据;- 进行辩论;- 请求调解;- 提起上诉;- 申请执行;- 查阅或复制本案的有关材料;- 自行和解;- 原告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 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并有权提起反诉等。诉讼义务主要包括:- 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遵守诉讼秩序;- 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等。

3. 组成合议庭。

根据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规定,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从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到案件审结,都应当全程参与,负责全案审理,以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保证办案质量。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 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合议庭组成人员要认真审核诉讼材料并轮流阅卷。通过阅卷,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并明确下一步需要收集哪些必要的证据和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内容,以便做好其他准备工作。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是审理前的重要工作。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和需要证明的事实必须提供证据。当事人举证不力且法院无法收集到证据时,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在审理中,当事人的举证与法院的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特点。

5. 追加当事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并追加为当事人。追加当事人可以由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追加。当事人提出申请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无理由的申请不予追加,有理由的申请应及时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被追加的当事人可以是该案件的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对于属于共同原告的被追加当事人,如果其放弃实体权利且不愿参加诉讼,可不予追加;如果既不放弃实体权利又不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列为共同原告并适用缺席判决。对于属于共同被告的被追加当事人,如果其在接到追加通知后拒不到庭,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拘传条件,可适用拘传。对于不必须到庭的被告,也可以适用缺席判决。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更换当事人。当事人是否更换应由当事人自行决定,人民法院应尊重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其诉讼权利。若起诉或应诉的人不符合当事人条件,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
延伸阅读
  1. 法院延期审理申请书的写作格式是怎样的
  2. 民事诉讼中被告不出庭法院能判决吗
  3. 最新延期审理申请书范文
  4. 赖某故意伤害罪辩护词
  5. 民事诉讼法庭审理流程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2. 管辖权异议的再审申请可行性分析
  3.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4.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5.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6. 现金支票公示催告申请书范文
  7. 申请支付令是否受合同约定管辖法院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