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做劳动鉴定,有什么用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25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其作用
劳动能力鉴定的时机
劳动能力鉴定没有规定的时间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越早进行鉴定对被鉴定人越有利。这是因为工伤后的时间越长,劳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越高,伤残鉴定等级也会越低。
劳动能力鉴定的定义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相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综合评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过程。劳动能力鉴定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劳动能力鉴定的作用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受伤害职工可以享受法律赋予的相应工伤保险待遇,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等。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如下:
1. 如果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人可以是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其近亲属或其委托的代理律师。申请应按照以下规定的期限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
(一) 如果在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在医疗终结后的三十日内提出。
(二) 如果在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在工伤认定后的三十日内提出。
(三) 如果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申请应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
2. 对于申请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等级评定和其他鉴定,应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提出申请。
3.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如果工伤职工、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了变化,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复查的条件
如果被鉴定人或其近亲属提出劳动能力鉴定复查的申请,被鉴定人应已满最短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如果用人单位单独提出申请,被鉴定人应已满最长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