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使用税是怎么规定的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05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规定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下称纳税人),应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三条
土地使用税的计税面积:
- 凡纳税人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按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
- 对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土地文件所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
- 既无土地使用证书,又无征用土地批准文件的,暂由纳税人据实向当地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经由县(市、区)地方税务机关核实后,计征土地使用税。待土地测量或核发土地使用证后,如发现有出入,再作调整。
第四条
我省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的年税额分别确定如下:
- 大城市五角至七元。
- 中等城市四角至五元六角。
- 小城市三角至四元二角。
-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二角至二元八角。
第五条
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按下列标准确定:
- 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总计在五十万以上的为大城市;二十万至五十万的为中等城市;不满二十万的为小城市。非农业人口按公安机关在册正式户口人数计算。
- 县城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 建制镇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不包括所辖村)。
- 工矿区是指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未设立建制镇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城市郊区、县城城区、建制镇镇区和工矿区的具体征税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在前条所列税额幅度内,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本地区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制定相应的适用税额标准,逐级报省地方税务局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对贫困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本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最低税额的30%;对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确需提高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最高税额而未超过《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最高税额标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逐级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八条
经批准整治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凭土地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可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十年。
第九条
除《条例》规定免税的土地外,其余需免征土地使用税的,逐级报省地方税务局按规定办理。
第十条
纳税人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需定期减免的,由纳税人向当地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逐级报省地方税务局审核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税的缴纳期限为:房产管理部门按月缴纳,企业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按季缴纳。具体日期由县(市、区)地方税务机关确定。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本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与《条例》同时施行。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规定及征收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一种行为税,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标准,针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纳税人应依照相关法规和具体办法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根据规定,土地使用税的计税面积根据土地使用证书或征用土地批准文件确定。如果没有这些文件,纳税人需要向当地地方税务机关申报,并经核实后计征土地使用税。当土地测量或核发土地使用证书后,如发现有出入,可以进行调整。土地使用税的税额根据土地所在地的城市规模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确定。根据规定,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的税额分别确定在一定范围内。具体的税额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分等级并报省地方税务局批准后执行。根据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可以对贫困地区的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进行适当降低,但降低额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最低税额的30%。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如果需要提高税额标准但不超过规定的最高税额,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提出意见,并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对于经过整治和改造的废弃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可以免缴土地使用税十年。除了免税的土地外,其他需要免征土地使用税的情况,需要逐级报省地方税务局按规定办理。如果纳税人在缴纳土地使用税方面确有困难需要定期减免,可以向当地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经省地方税务局审核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土地使用税的缴纳期限根据不同纳税人的身份和性质有所不同,房产管理部门按月缴纳,企业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按季缴纳。具体的缴纳日期由县(市、区)地方税务机关确定。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本省的相关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与《条例》同时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