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9-24
用人单位如欲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必须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过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因此,备案手续是不可或缺的。签订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工时计算制时,应编写申请报告并填写申请表,同时要求劳动者本人签字确认(通常劳动部门会提供固定格式)。申请提交后,劳动部门会进行实地核查。
不定时工时是指针对特定生产特点、工作需求或职责范围,无法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的职工所采用的工时制度。在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情况下,劳动者不享受加班工资的规定,即劳动者在工作日延长加班、休息日加班或法定节假日加班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加班工资。
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需满足以下要件:
第一,劳资双方需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如果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未获得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审批,用人单位无法对劳动者实施不定时工作制。然而,如果劳动者所在岗位已获得劳动行政部门关于不定时工作制的批复,而劳动合同中约定实行标准工时制,那么应视为实行标准工时制,不能因获得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复而认定为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第二,实际上已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工作时间是客观实际,即使存在约定也不能与客观实际相悖。如果获得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并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实际上未实施,应按照实际执行的工时制度计算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