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02
诉讼时效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特定的权利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行使,超过这个期限后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特殊诉讼时效是指除了《民法通则》以外的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时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了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四年。
以上三种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都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候。然而,如果权利人在很长时间后才知道权利被侵害(例如50年后),再加上两年的诉讼时效,将导致诉讼时效非常长,这对法院的证据收集和纠纷解决非常不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了最长时效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适用于所有的民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