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可以分为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诉讼时效可以分为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02

 
76696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依强制程序保护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

诉讼时效的定义和种类

诉讼时效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特定的权利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行使,超过这个期限后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一般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短期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

特殊诉讼时效

特殊诉讼时效是指除了《民法通则》以外的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时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了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四年。

最长时效

以上三种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都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候。然而,如果权利人在很长时间后才知道权利被侵害(例如50年后),再加上两年的诉讼时效,将导致诉讼时效非常长,这对法院的证据收集和纠纷解决非常不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了最长时效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适用于所有的民事纠纷。

延伸阅读
  1. 私人借款有追诉时效吗
  2. 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
  3. 经济纠纷过了追诉时效怎么办
  4. 施工合同追诉时效是3年吗
  5. 到底财产侵权起诉时间是多久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民事调解书有有效期吗
  2. 有责底薪违法吗
  3. 干活慢会被辞退吗
  4. 哺乳期员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5. 离职多年后档案在哪里
  6. 以技术入股不承担亏损可以吗
  7. 劳动局投诉是免费的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